在线系列讲座

【研究生暑期学校】生态环境学院专家学者在线系列讲座

2020年07月07日 16:00  

一、讲座安排

79

时间

主题

主讲人

10:00-10:20

暑期学校开幕式、学院介绍

王瑞武

10:20-11:00

优秀研究生代表发言

张晨州/李珍珠

14:00-14:20

社会合作行为演化

王瑞武

14:20-14:40

生命科学进展与生物技术革命

王文

14:40-15:00

秦岭生态系统长期研究

郝占庆

15:00-15:20

适应性进化

邱强

15:20-15:40

环境科学前沿与污染物

王宇恒

15:50-16:10

植物演化基因组学与生态适应

蔡晶

16:10-16:30

逆境求生—植物启示录

舒凯

16:30-16:50

有蹄类动物的进化

陈垒

16:50-17:10

合成生命研究

赵广厚

17:10-17:30

身边的膜科学

田苗

 

二、直播方式: 腾讯会议(会议号607327808

 

三、主讲人简介:

王瑞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生态环境学院常务副院长2011年获得中科院优秀青年生命科学家专项资助。201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主要从事演化博弈论生态系统稳定性以及行为经济学(人类的社会合作行为),运用博弈理论、混沌及统计模型,结合实验生态学、实验经济学,探讨合作行为的演化动力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Ecology》《Science Advances》《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等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

 

王文,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创新研究群体首席科学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遗传学会动物遗传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生命科学》编委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动物进化与遗传前沿交叉卓越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2007年和2012年作为首席科学家分别获得“973”项目的支持,2008年获得中科院王宽诚西部学者杰出贡献奖和“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10年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长期从事进化遗传学和进化基因组学研究,在新基因及其功能起源机制,以及生物基因组进化和生物大数据分析挖掘方面取得了一批受到国际同行关注的成果,目前已经在《Science》《Nature》《Nature Genetics》《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Review Genetics》《PNAS》等重要学术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发表的研究论文已被引用近8000次。

 

郝占庆,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森林生物多样性课题组带头人。现任中国科学院森林生态与管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Diversitas)科学委员会委员,第五届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国家环保部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成员,沈阳市科协第八届常委,辽宁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应用生态学报》《生物多样性》《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广西植物》编委会编委。2013年获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长期从事森林生态、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研究, 系统开展了物种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系、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等方面的监测和研究,对基于热带森林所发展的物种共存等相关理论给予了验证或完善。在《Journal of Ecology》《Ecology》《PNAS》《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等生态学和林学国际权威刊物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2部。

 

邱强,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获得者,2017年入选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研究方向为进化基因组学,以反刍动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组学大数据分析结合实验验证的思路和手段,系统开展极端环境适应机制和复杂性状遗传解析的研究工作。2019年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上同期发表3篇论文,并在《Nature Genetics》《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 SCI 论文多篇。

 

王宇恒,教授、博士生导师,生态环境学院副院长,2018年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瑞士迅达基金会环境科学和可持续发展优秀成果奖获得者,曾参加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对瑞士优秀华人华侨代表的集体接见。主要从事环境科学方面研究,探讨污染物在湿地、矿区和地下水等地表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形态及迁移规律,为污染物治理策略的制定和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目前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USA》《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等环境科学和地球化学届知名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

 

蔡晶

蔡晶,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项目获得者。2011年优秀博士论文入选者,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基因组学与生态学,旨在以多种组学手段相结合,并利用植物的基因编辑手段,研究植物适应环境的分子机制和演化规律。目前研究项目涉及药用植物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的挖掘,极端干旱环境植物适应机制,以及生态群落重要建群物种的谱系基因组学研究。研究成果已发表多篇论文,其中2篇分别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和《Nature Genetics》以封面论文发表,得到国内外同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

 

舒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入选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当选中国植物蛋白质组协会理事,获2018年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五),四川省植物学会2017年优秀论文“一等奖”,获2015年美国植物生物学家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Biologists, ASPB) Travel Grant。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逆境分子生物学。利用植物分子生物学、遗传学与组学、大数据分析等手段,专注于极端逆境下的种子生物学及进化生物学研究;植物激素介导种子发育/休眠/萌发/寿命及应对非生物胁迫抗性(荫蔽/干旱/水涝/盐胁迫等)的分子机理。研究工作分别入选2013年、2016年中国植物学年度进展,以及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植物激素研究进展。在《Molecular Plant》《The Plant Journal》《New Phytologist》等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ESI热点和高被引论文3篇。

 

陈垒

陈垒,教授。长期从事进化基因组学研究,主要以有蹄类动物为研究模型,利用不同纬度的多组学数据,对有蹄类动物适应进化机制及其应用意义进行深度解析。已在《Science(2),《GigaScience》《BMC Genomics》《BMC Evolutionary Biology》等本领域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赵广厚,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PTN项目)。研究方向为合成基因组学,新型细胞设计合成。酿酒酵母基因组合成国际合作项目(Sc2.0)成员,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构建出目前人类所合成的最长真核生物染色体(酿酒酵母第12号染色体),发表Science 2篇,相关成果入选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中国科技进展十大新闻。

 

田苗,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副教授。于20111月至20199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环境与水研究院、新加坡膜技术中心学习及工作。先后以核心研究人员完成4个新加坡自然科学基金(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及1项日本触媒集团(Nippon Shokubai Co. Ltd)的工业项目。研究方向分别为高性能FO膜制备、水通道蛋白RO膜开发、UF膜抗污染研究和萃取膜生物反应器(Extractive-MBR)。并于2020年当选海水淡化国际专业期刊DesalinationEarly Career Advisory Board

 

上一条:【研究生暑期学校】外国语学院专家学者在线系列讲座  

下一条:【研究生暑期学校】人文与经法学院专家学者在线系列讲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