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公告

西北工业大学2025年“1→0”重大工程基础问题博士研究生专项计划招生公告

2024年12月09日 09:05  


高校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积极开展“1→0”的反向应用基础研究,从产业需求和实际应用出发,凝练出重大的基础科学问题、抽象出理论问题,进而探索科学规律,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

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西北工业大学2025年首次设立“1→0”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专项(简称专项计划)。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关键急需领域,联合学校11个“1→0”重大工程科学问题研究项目,探索重大工程基础问题,选拔培养造就一批国家重大战略急需的、交叉型、复合型高层次卓越创新人才。

一、招生计划

2025年,拟采取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22人。

二、学习方式、学制

本次专项计划学习方式均为全日制。学制4年(博士入学前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硕博连读生学制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均为7年。

三、申请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具有下列学位之一的人员:

(1)已获硕士学位并取得硕士学位证书的人员

(2)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证书),获得国外硕士学位的人员入学前必须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3)申请硕博连读的学生需为我校在读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需符合我校《关于做好2025年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工作的通知》中的具体条件。

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我校规定。

4.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获得学士学位6年及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已修完与博士报考专业相关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由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出具成绩证明);以第一或第二作者(完成人)身份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过与博士报考专业相关的2篇学术论文;获得过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一般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相当职称);经我校审核确认已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每位博士生导师每年最多只能招收1名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

5. 符合各招生项目要求的其他有关具体条件。

考生报考前应与所报导师取得联系,了解导师科研方向与招生指标,并征询导师意见。

四、招生项目

首批“1→0”博士专项招生依托学校11个“1→0”重大工程科学问题研究团队,采取提前命题、揭榜挂帅定题招生方式,要求学生基础和发展潜力适应项目研究方向发展需要,对应用基础研究有着浓厚兴趣,具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理论基础、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具体项目和团队为:

项目编号

团队负责人

依托

学院

招生学科   代码、名称

招生

计划

招生条件

备注

李栋


航空学院

082500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0100力学

2

1.具有较好的国家重大工程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实践经历与综合素质;

2.硕士阶段发表高水平论文;

3.具有流体力学、力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学科交叉背景。

研究团队简介:

   研究团队:“飞行器布局设计研究所”

   团队负责人:李栋(教授/院长)

   研究方向:面向未来航空市场需求,研究新概念布局(如翼身融合BWB等)飞机的总体、气动、飞发集成、飞行控制、结构、降噪等关键核心设计技术,为满足“绿色航空”要求的大型军民机发展储备技术和培养高科技人才。

   研究成果:形成综合性能国际领先的BWB-NPU-300概念方案。

培养模式:

① 由西北工业大学与航空工业集团、商飞等单位培养;

② 学位论文开题、中期、答辩工作结合拟支撑的国家重大技术需求与基础科学问题探索。

秦飞

航天学院

082500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2

1.具有较好的国家重大工程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实践经历与综合素质;

2.发表高水平论文1篇以上;

3.具有流体力学、燃烧学、电磁学、力学、数学等学科交叉背景;

1.研究团队简介:

空天组合动力翱翔战略团队,长期开展新型吸气式组合发动机基础科学和关键技术研究,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完成多次国际首次重大飞行验证试验。团队获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入选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

2.培养模式:

①由西北工业大学与航天或航空优势单位联合培养,课程学习在西北工业大学进行,科研实践原则上在联培单位进行;

②学位论文开题、中期、答辩工作结合拟支撑的国家重大技术需求与基础问题完成。

潘光

航海学院

082600兵器科学与技术  082400船舶与海洋工程

2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即可:

具有水下航行器/水下机器人力学或飞行力学基础,熟悉其动力学建模,掌握操纵性、稳定性分析等;

具有扎实的流体力学理论基础,熟悉流体力学概念且建模思路清晰,同时具有一定CFD能力;      3.具有多体动力学基础,例如使用Hamilton原理对多体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和求解。

研究团队简介:

自主水下航行器团队成立于1999年(当前负责人为潘光教授、首席科学家为宋保维院士、顾问为徐德民院士),是首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团队现有成员35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7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8人,长期从事新型水中兵器、水下航行器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型号研制以及人才培养工作,为我国军民两用海洋装备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团队依托“无人水下运载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承担多项国防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任务,牵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授权/受理专利20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

培养模式:

①由西北工业大学与多所兄弟高校联合培养;

②学位论文开题、中期、答辩工作结合拟支撑的国家重大技术需求与基础问题完成。

朱继宏


机电学院

082500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2

1.具有较好的国家重大工程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实践经历与综合素质;

2.申请者硕士阶段在航空航天结构技术相关领域发表过高水平论文1篇以上;

3.具备扎实的力学与数学基础学科知识,具体包括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热力学、微积分、线性代数、复变函数等学科的基础理论。

1.研究团队简介:

先进结构轻量化设计与制造翱翔战略团队负责人为中科院院士张卫红教授,团队长期面向航空航天飞行器高性能轻量化研制需求,立足国际学术研究前沿,致力于结构优化设计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获批成立了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航宇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与增材制造装备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机械基础与航空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金属高性能增材制造与创新设计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空天结构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与教学平台。聚焦空天装备研制中亟待解决的材料、设计、制造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近年来承担了百余项国家级重要科研项目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国家基础科研重大项目、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成果获得多项国家级科技奖励。2023年入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和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培养模式:

①由西北工业大学与航空工业、航天科工等科研院所联合培养;

②学位论文开题、中期、答辩工作结合拟支撑的国家重大技术需求与基础问题完成,从能量疏导与保形的角度解决我国空天运载系统轻量化问题,并在航空、航天、兵器等型号研制中得到具体应用。

王占学

动力与能源学院

082500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2

1.具有较好的国家重大工程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实践经历与综合素质;           2.具有空气动力学、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学、力学、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背景;

3.具有扎实的航空发动机总体设计理论基础及优秀的创新精神。

1.研究团队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喷气推进理论与工程研究团队(JPRL)是“轻型涡轮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和“航空发动机总体与控制数智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核心支撑团队。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总体性能多学科设计、航空发动机新型进/排气系统设计、航空发动机数字孪生和数字化试验技术等研究。团队现有教授4人、讲座教授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3人、博士生25人、硕士生28人。团队负责人:王占学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团队核心成员周莉教授是国家级领军人才、军口国家级人才基金获得者;核心成员肖洪教授是某重大型号专业副总师、军口某重大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核心成员张晓博教授受聘于中国航发624所某重大项目任专业副总师,为该重大项目唯一外聘专家。

2.培养模式:

学位论文开题、中期、答辩工作结合拟支撑的国家重大技术需求与基础问题完成。

林鑫

材料学院

080502材料学080503材料加工程    085601材料工程

2

具有较好的国家重大工程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实践经历与综合素质;

硕士阶段发表高水平论文;

具有材料、机械、信息等学科交叉背景。

研究团队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金属高性能增材制造与创新设计团队,近40年主要从事高性能金属零件增材制造研究。建设有“金属增材制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金属高性能增材制造与创新设计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并与欧洲Airbus公司联合成立了“NPU-Airbus增材制造联合实验室”,团队拥有国际一流的材料设计,增材制造装备(激光、电弧、激光-磁场-超声复合等),在线监测和性能测试评价设备和手段。主持包括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科研等3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团队成果已在C919大飞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等“弹、箭、机、星、船”等30余项重点重大型号获得应用,成果转化成立的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值位居全球同类企业首位。

培养模式:

①由西北工业大学与航空航天企业院所联合培养;

②学位论文开题、中期、答辩工作结合拟支撑的国家重大技术需求与基础问题完成。

付前刚

材料学院

080502材料学

2

具有较好的国家重大工程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实践经历与综合素质;

硕士阶段发表高水平论文;

具有材料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等学科交叉背景。

研究团队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碳/碳复合材料研究团队是国内最早开展高性能碳基复合材料研究的团队之一,在李贺军院士的带领下,于1994年被批准为西北工业大学碳/碳复合材料研究所,2001 年获批陕西省碳/碳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团队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发展碳基复合材料新技术,突破了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长时防氧化耐烧蚀改性/涂层等多项核心关键技术,主要材料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发表SCI论文5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30余件,研究成果已在航空、航天、兵器、核能等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

培养模式:

①由西北工业大学与航天科工集团联合培养;

②学位论文开题、中期、答辩工作结合拟支撑的国家重大技术需求与基础问题完成。


岳珠峰

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080100力学085503航空工程

2

1.具有较好的国家重大工程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实践经历与综合素质;

2.硕士阶段发表高水平论文;

3.具有机械、力学、数学、控制等学科交叉背景。

1.研究团队简介:

飞行器及动力装置结构完整性科研团队,负责人为岳珠峰教授,团队围绕国家安全和国防重大装备的需求和未来发展,依托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专项,以解决重大型号研制中涉及的基础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问题为目标,承担了飞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多个高端装备的可靠性设计与优化方面的课题研究,在力学、结构设计、可靠性、优化等方面拥有雄厚的研究实力。

2.培养模式:

学位论文开题、中期、答辩工作结合拟支撑的国家重大技术需求、国防院所技术瓶颈与基础问题完成。

庞晓炎

电子信息学院

080900电子科学与技术

2

具有较好的国家重大工程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实践经历与综合素质;

硕士阶段发表高水平论文;

具有电磁学、光学、信息与通信等学科交叉背景。

研究团队简介:

研究团队依托无人机特种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目前已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及校企合作科研项目150余项;发表论文340余篇,出版专业书籍5部,获省部级奖10余项。研究团队重点研究电磁波/光波传播与散射、里德堡原子、微波光子学、信号处理与无线光通信相关创新技术。

培养模式:

学位论文开题、中期、答辩工作结合拟支撑的国家重大技术需求与基础问题完成。

张艳宁


计算机学院

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3500软件工程

2

1.具有较好的国家重大工程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实践经历与综合素质;

2.硕士阶段发表高水平论文;

3.具有航天、光电、计算机、人工智能、控制、数学等学科交叉背景。

研究团队简介:

团队聚焦太空环境感知,负责人为张艳宁,依托计算机、航天、控制等优势学科,牵头获批“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移动平台环境感知及空天应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无人航行实时智能感知与计算技术创新引智基地”三个国家级平台。团队汇聚全国优势资源,探索前沿技术、培养领域人才、打造国家战略攻坚队伍,持续推动太空环境感知领域交叉创新,取得多个国家赛事或测评冠军,发表CCF A类、SCI一区论文百余篇,指导学生获CCF A类会议ICCV 2011最佳学生论文及CVPR 2023最佳学生论文。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 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奖、陕西省科技奖等6 项。

培养模式:

学位论文开题、中期、答辩工作结合拟支撑的国家重大技术需求与基础问题完成。

十一

白俊强


无人系统技术研究院

089902无人系统科学与技术

2

1.具有较好的国家重大工程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实践经历与综合素质;

2.硕士阶段发表高水平论文或专利;

3.具有飞行器设计、空气动力学、数学等学科基础。

研究团队简介:

团队以飞行器总体和空气动力设计为核心,研究方向涉及飞机总体设计,工业空气动力学,多学科优化设计,计算流体力学,湍流及流动稳定性,气动噪声预测及减噪技术,气动弹性和流固耦合,柔性飞机主动控制,高性能数值计算方法等诸多领域,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获得了10余项省部级科研奖励。团队所承担的在研和已结题的纵向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0余项、省部级10余项,与企业合作开展的横向科研项目超过100项。其中包括C919、C929大型客机,新一代涡桨支线客机,大型运输机,水陆两栖飞机,特种无人机的研制工作,具备卓越的创新能力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培养模式:

①由西北工业大学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联合培养;

②学位论文开题、中期、答辩工作结合拟支撑的国家重大技术需求与基础问题完成。

五、网上报名

报名网址:https://yzb.nwpu.edu.cn/

网上报名时间:

2024年12月10日—12月16日12:00

修改网报材料时间:

2024年12月18日9:00—12月19日24:00

网上缴费时间:

2024年12月18日9:00—12月20日24:00

申请学生网报前请仔细阅读《2025年硕博连读学生报名须知》(见附件)、《西北工业大学硕博连读考生端操作手册》(见附件)及《西北工业大学“申请-考核”制考生端操作手册》(见附件)。申请学生须于网报时间内登录网址“https://yzb.nwpu.edu.cn/ ”,进入博士网上报名系统,选择“2025年1—0博士招生专项(硕博连读)”“2025年1—0博士招生专项(“申请—考核”)”报名批次。按要求填写个人信息,上传本人电子照片及其他相关报名材料,并在备注栏注明“项目编号提交网报信息,网报资格审核通过后缴纳报名费。

(一)硕博连读考生须上传以下报名材料:

1.《西北工业大学硕博连读资格申请表》(样例见附件,加盖公章有效)。

2.报考学科相关领域的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专家的推荐信(样例见附件)两封。报考导师不撰写推荐信,如申请者报考博士生导师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导师为不同老师,其中一封推荐信原则上由申请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导师(该导师如为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亦可)撰写。

3.本科学位及学历证书,本科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硕士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学信网打印,有效期选择最长时限)。国(境)外本科毕业生须上传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带二维码)。

4.身份证(人像面和国徽面)、学生证。

5.硕士成绩单(加盖公章有效,一年级硕士仅上传英语免修证明材料即可)。

(二)“申请—考核”制考生须上传以下报名材料:

1.《西北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登记表》(见附件),须加盖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公章。

2.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两位教授的推荐信(见附件),其中一位应为申请人的硕士导师(该导师如为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亦可)。

3.学历学位证明材料:

(1)往届生

a.学历教育:本科、硕士学位证书,本科、硕士学历证书,本科、硕士《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b.非学历教育:本科、硕士学位证书,本科学历证书,本科《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硕士《中国高等教育学位在线验证报告》或《学位认证报告》

(2)应届生

本科学位及学历证书,本科《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硕士《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3)同等学力考生

本科学位及学历证书,本科《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表》;

(4)获得国外学位的人员

本科、硕士毕业证书,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带二维码)。

《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在学信网查询须选择最长有效时限,毕业时间为2002年以前的考生需提交《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

4.应届生需提供本科及硕士阶段成绩单(须加盖所在学院或学校学习成绩管理部门公章)。

5.本人有效身份证(正反两面),应届硕士毕业生需提供学生证。

6.硕士学位论文中英文摘要(应届生提供硕士学位论文简介及研究进展)。

7.已发表学术论文、参与科研项目或其他获奖证明

六、综合考核

各项目团队对网报资格审核通过的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按一定的录取差额比例择优选拔进入综合考核的考生。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考核、专业外语水平考核、专业综合能力考核等。综合考核时间另行通知。

七、录取

根据考生考核综合成绩、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全面衡量,导师、考生双向选择,择优录取

八、培养特色

(一)“校内首席导师+企业总师导师”导师组

两位导师均为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校内导师重点负责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学位论文相关工作企业总师重点负责指导博士生工程实践技术攻关和学位论文选题

(二)“多元融合型”课程体系

依托“数理化生+工科”“工科+数理化生”基础前沿交叉课程群,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汇聚包括两院院士、国家级人才等国内外高水平师资,有效提升基础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知识供给,培养博士生1→0能力。

(三)“基础研究+工程应用”交叉培养

鼓励博士生开展前沿性和开拓意义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支持开展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原创学术思想的科学研究。一方面依托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注重系统集成,依托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开展实习实践、案例教学等,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回溯机理,深挖基础研究,培养博士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提升科学素养。

九、激励保障

(一)奖助学金

入选专项试点招生的博士生第一学年享受一等学业奖学金
    (二)创新基金

入选专项试点招生的博士生在读期间配套1项“博士论文创新基金”专项资助,项目经费3-6万元。

(三)出国交流

入选专项试点招生的博士生在读期间配套1次“3个月以上出国境交流项目”专项资助。

(四)毕业就业

学生毕业后,团队优先推荐到有关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就业。

十、其它

1.入学时间:硕博连读学生入学时间参考我校“关于做好2025年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工作的通知”;“申请—考核”制学生入学时间为2025年秋季。

2.学费与奖助:学费10000元/年。

3.未尽事宜见《西北工业大学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十一、联系方式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联系电话:029-88493042,88494042

电子信箱:yzb@nwpu.edu.cn

通信地址: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西北工业大学毅字楼334

附件【附件:西北工业大学“申请-考核”制考生端操作手册.pdf

附件【附件:西北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网报上传材料PDF样例(“申请-考核”制).pdf

附件【附件:西北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登记表(“申请-考核”制).doc

附件【附件:西北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专家推荐信.doc

附件【附件:西北工业大学硕博连读考生端操作手册.pdf

附件【附件:西北工业大学硕博连读报名材料样例.pdf

附件【附件:西北工业大学硕博连读资格申请表.doc

附件【西北工业大学2025年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pdf

附件【西北工业大学2025年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pdf

下一条:关于做好2025年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工作的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