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讲座安排
日期 |
会议ID |
时间 |
主题 |
主讲人 |
7月4日 |
532 483 731 |
9:00 |
世界的民航、彪悍的军机、无人的时代 |
周洲 |
810 226 772 |
14:30-18:00 |
飞行器设计中的若干前沿技术 |
宋笔锋 |
飞行器设计中的空气动力学问题与方法 |
蔡晋生 |
基于积木式设计方法的飞机结构抗鸟撞设计 |
索涛 |
二、直播方式:腾讯会议
三、主讲人简介:
周洲,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毕业至今一直从事无人机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对象覆盖新概念无人机、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新能源无人机、隐身无人机、攻击型无人机、垂直/短距起降无人机等军用、民用特种无人机。曾任某无人机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和无人机所副总工程师,现任中央军委某领域专家。主持国防基础研究、国家863、国防预先研究、民机专项、国防关键技术演示验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1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100余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宋笔锋,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导,男,1963年3月生,陕西凤翔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000年)。新概念航空器原理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原国防科工委优秀教师,容闳科技教育奖获得者,国家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获得者,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陕西省三五人才。2005-2014年担任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院长。“高分专项”、可靠性系统工程、天使号无人机和XX等专家或专业组专家,863计划重大项目论证组副组长,某型战斗机分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工业科技集团可靠性专家组专家,军委XX部可靠性共性技术专家组成员。自2010年以来,先后担任4次国际会议的大会主席或共同主席。现担任《航空工程进展》《空气动力学学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编委,中国航空学会浮空器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科集团浮空平台研发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科集团可靠性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航空学会无人机及微型飞行器分会委员,无人机特种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总体技术方向学术带头人等。主要从事新概念飞行器创新研究、飞行器多学科设计与评估方法以及机械可靠性与PHM理论与方法等方向的研究。在国内较早研究第六代战斗机,已完成5种概念研究和低空低速飞行试验;我国临近空间飞行器最早的研究者之一,攻克临近空间螺旋桨电推进系统关键技术,在3种临近空间飞行器上应用,填补国内空白;发明"信鸽"等10余种微型扑翼飞行器,突破低雷诺数气动计算和实验方法等难题,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实用化微型扑翼侦察系统;发展了机械可靠性分析设计与实验系列方法,解决了歼-XX、运-XX和C919等型号的起落架和复杂舱门收放机构及80余种设备可靠性难题,为国家重要型号的研制作出突出贡献。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分国家重大专项子项目、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研究项目、总装预研基金等项目6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奖7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EI收录2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
蔡晋生,教授,担任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理事,航空学报(中英文版)编委,北京大学工学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流体力学、飞行器气动设计、复杂流动控制技术、气动噪声预测与飞行器防结冰技术。承担国家自然基金湍流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发展超机动飞行器非定常湍流流动大规模并行数值计算方法。承担了多项民用飞机专项科研项目,发展民用飞机CFD前沿技术、气动力精细化预测新方法、功能复合表面防冰与减阻技术。承担了民机专项科研探索项目,发展了等离子体激励防结冰流动控制新方法,在等离子体应用研究领域建立了新的研究方向。承担了国防“973”项目,研究武器弹舱流固声耦合机理与分析模型,提出了气动噪声辐射与散射统一数值计算方法。在流体力学与航空宇航著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讲座内容:空气动力学是飞行器设计的先行官,飞行器的发展与更新换代都伴随着空气动力学的不断进步与完善。新一代飞行器设计对空气动力学提出了新需求和新挑战,飞行器的原始创新设计更需要空气动力学原理和技术的新突破。本次讲座主要介绍当前飞行器设计所面临的一些重要的空气动力学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急需发展的技术手段与方法。主要介绍的内容包括:(1)飞行器复杂流动与数值计算方法,(2)飞行器气动噪声机理与数值预测方法,(3)飞行器结冰现象与防结冰方法,(4)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与气动性能评估方法。
索涛,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导,飞行器结构抗冲击设计、分析与验证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现任科技部冲击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陕西省冲击动力学及工程应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航空学会鸟撞分会副主任委员、结构与强度分会委员,中国核学会核工程力学分会理事,引信动态特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冲击与安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图像测量与视觉导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飞行器结构动强度分析与设计、材料与结构的冲击动力学实验方法,先进材料的力学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和“973”项目等国家级十余项。发表SCI论文70篇,参与编著中文著作4部,获授权国外发明专利3项、中国发明专利18项、自主软件著作权2项,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曾获国家优青(2015)、首届爆炸力学优秀青年奖(2016)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2017),2018年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
讲座内容:冲击动力学在力学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工程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航空航天领域,飞行器在服役过程中难免遭受冲击载荷的作用,直接威胁着飞行安全,甚至造成机毁人亡的灾难性事故。飞行器结构抗冲击设计时,冲击动力学问题的复杂性导致必须把设计分析、数值仿真和试验验证有机结合起来。受结构材料动态性能及本构参数匮乏、实验方法及仪器装备能力不足等问题的制约,导致结构抗冲击设计周期长、效率低。近年来,项目组围绕飞机结构抗鸟撞设计,基于“积木式”设计方法,在结构材料和鸟体动态性能及本构参数确定、连接结构动态失效行为、新概念抗鸟撞结构设计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创新研究工作,并在国家重点型号飞机结构抗鸟撞设计中得到了应用。本报告将对这些工作进行较系统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