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暑期学校】自动化学院专家学者在线系列讲座
一、讲座安排:
日期 |
时间 |
会议号 |
主题 |
主讲人 |
7月10日 |
20:00-21:00 |
905 942 052 |
智能空间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黄攀峰 |
7月11日 |
15:00-16:00 |
625 179 143 |
高精度驱动控制在航天领域的研发及应用 |
刘景林 |
7月12日 |
15:00-16:00 |
426 864 339 |
探大脑奥秘,引智能前沿 |
韩军伟 |
7月13日 |
10:00-11:00 |
438 195 484 |
无人机智能感知与安全控制 |
潘泉 |
二、直播方式:腾讯会议
三、主讲人简介
黄攀峰,香港中文大学博士,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人才,国防科技卓越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中央军委科技委专家组专家,国家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专家组专家,载人航天应用与服务专家组特邀专家。曾任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专家组专家,国家重大任务副总师。主要研究方向:空间机器人技术、遥操作技术、航天器智能控制、人机混合智能控制等。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军委科技委项目、载人航天工程、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30余项。负责研发了我国首套空间机械臂地面遥操作系统,在我国首次成功实施了人在地面对空间机械手的遥操作;首次系统性的提出并发展了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在机器人与控制领域重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4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余件;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获得国家863计划“十二五”优秀创新团队首席等荣誉称号。
讲座内容:进入21世纪以来,航天器在轨服务与维护技术已成为航天高技术领域发展的新热点和国家安全的战略制高点,空间机器人作为开展此项任务的有效手段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报告将介绍西北工业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在国家重大任务和项目的支持下,开展空间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及在轨试验情况;首先,阐述了我国“空间维护技术科学试验”重大任务中的空间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研制和飞行试验情况;其次,介绍了新型空间绳系机器人关键技术攻关和研制进展,对空间机器人的难点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梳理;最后简单介绍团队情况。
刘景林,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法国贝尔福-蒙贝利亚工业大学(UTBM)高级访问学者,国家精密微特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核心期刊《微电机》编委,陕西省稀土永磁电机及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西北工业大学航天电机及控制领域的开创者。科研成果已在“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统”、载人航天及数十颗卫星上得到成功应用。长期从事电机及其控制、高精度伺服驱动方面的教学与科研,特别是在航天航空领域、高精度智能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长期耕耘,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先后主持百余项航天航空型号与预研、国家863科技攻关、省部级科技攻关及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科研课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国防科工委十五规划教材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10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10余次。
讲座内容:围绕航天领域近年来的重要科技进展,详尽分析了高精度驱动控制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及典型研发案例。结合航天科技的发展,给出了高精度驱动控制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
韩军伟,教授,研究聚焦在人工智能领域。面向国家/国防重大需求,以高分对地观测、无人系统视觉感知、中国脑计划等为研究背景,从利用脑成像、观测脑活动的角度出发,发现了人脑视觉信息处理的工作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类脑智能视觉信息计算的理论与方法,为高效解决目标识别等卡脖子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某大型军演、某型高分辨率遥感对地观测系统、某型无人系统智能感知等,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及国防技术发明三等奖。团队近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刊物Proceedings of the IEEE、TPAMI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论文被引用1.3万余次,同时入选科睿唯安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 两篇论文入选2018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培养多名博士生获得中国图像图形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每年全国10位)、ACM SIGAI(国际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分会)优秀博士论文奖以及西北工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担任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 Trans. on Cybernetics、IEEE Trans. on Multimedia等多个人工智能领域顶级期刊编委,以及领域权威国际会议如: CVPR,ICPR,ACCV等的领域主席。
讲座内容:人工智能是融合了脑科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和机器人等领域的前沿交叉学科,能够为人类社会迈向“智慧化”提供技术支撑。本讲座主要介绍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郭雷、韩军伟教授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在人工智能领域所取得的一些研究进展。
让机器拥有人脑一样的智能,是人工智能的发展的清晰脉络和终极目标。讲座以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为引子,结合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引出人工智能与脑科学之间的密切联系。在简要介绍人脑及基本的人脑观测手段的基础上,剖析人工智能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简要介绍团队针对性的研究思路和解决方案——脑成像与类脑智能视觉信息计算。1)将视觉理解的脑活动作为一种新的特征,是计算机分析的效果接近人的理解;2)模仿视觉认知中的脑网络,建立视觉分析的深度神经网络。
潘泉,男,工学博士,自动化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系、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国家保密学院)教授、博导,现任信息融合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省智能装备系统安全控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信息融合、目标跟踪与识别、深度网络与机器学习、无人机探测导航与安全控制、光谱成像及图像处理、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商业密码应用与和现代保密技术。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1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三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出版专著12部、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现为国务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保密管理专业教育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商业密码应用技术体系研究总体专家组专家、军委科技委XX信息技术专业组专家、军委装备发展部XX技术专业组专家、《中国科学》(中、英)、《自动化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等编委。自1991年任教以来,注重教书育人、立德为先理念,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成长平台,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陕西省优秀教师称号。已出站博士后20余名,培养博士100余名、硕士200余名,毕业学生主要在海内外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高新企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管理工作,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各领域学科带头人,各行各业领军人才、技术骨干和创业精英。
讲座内容:我国是无人机技术和产业大国,技术进步与安全可控的协调发展是无人机行业的战略需求和核心关键。当前,无人机系统正快速从大中型/中高空向中小型/中低空应用拓展,由简单开阔环境向城市/山地/丛林的复杂环境延申,无人机与人/环境交互耦合更深更密,进入的任务空间、时间和领域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新型传感器等为代表的新理论、新技术给无人机系统提供了难以想象的技术发展和应用空间。自动化学院无人机智能感知与安全控制团队以无人机系统智能感知与安全控制为研究主体,构建无人机系统理论、技术、标准、软/硬件系统生态体系,为我国无人机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基础支撑。